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最新章节!

    桓温是早已经励志北伐了的,为了实现可以见人的和不可以见人的远大志向,桓温并不介意亲冒矢石,以身犯险。

    在西征成汉胜利之后,东晋确实拥有着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北伐良机,期间也组织了两次之多的北伐战争,然而领军北伐者,并不是桓温。

    当时的北方局势极其混乱,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为争夺皇位,石虎的儿子们先后将屠刀挥向了自家兄弟,后赵陷入内乱之中。经过一系列血腥杀戮,冉闵胜出,建立汉人政权——冉魏。此后,中原汉人和内迁的胡族进行了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大血战,《灭汉檄》、《杀胡令》伴随着尸山血海沓至纷来。在此期间,冉闵曾以冉魏皇帝的名义向东晋发出进军中原的邀请。远在辽东的前燕也趁机南下,于352年消灭冉魏,逐鹿中原。

    镇守荆州的桓温并没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闲情雅致,也决不愿意跳出功名利欲之外,在群雄逐鹿的乱世做一个悠闲的看客。“笑看风与云”的情操,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或愿意拥有。灭亡成汉后的几年时间里,桓温屡次上书朝廷要求北伐,并且积极部署兵力,全力备战。

    然而,每次在他的北伐行将施行之际,却总有另一只友军举起北伐的大纛,率先出击,将桓温晾在一边。

    已经获得了西征成汉的胜利,如果北伐再取得成功,桓温的威名不仅会响彻东晋的大街小巷,街角旮旯,甚至会在百姓的心中获得永生。司马家族是以军队起家谋权篡位而立国的,对于相似情况下的桓温,不得不防,不敢不防。那时景象,是司马家族的荣光,也是梦靥,并不愿意场景再现。功勋显赫的桓温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东晋世家大族和朝廷(当权者司马昱)极力压制。

    349年,在桓温数次上书请求北伐之后,褚裒(chǔ poú)率军北伐。

    代陂一战,后赵军击败褚裒部将王龛并将其俘虏,北伐失败。投奔北伐军的晋朝遗民二十余万陷入绝境,孤立无援,被后赵骑兵尽数屠戮,褚裒羞愤而死。

    350年,在数次上书要求北伐之后,桓温决心效法西征成汉时做法,拜表辄行。大军进驻武昌,并沿江而下,司机北伐。但司马昱劝阻了桓温的行动,因为要“思宁国而后图外”,因为桓温此举为“异常之举”。因为朝廷已经派遣了殷浩率军北伐,无余力支撑桓温的军事行动。桓温随即退军还镇,坐看殷浩成败。

    殷浩是名士,视金钱如粪土,待功名似浮云。朝野推崇备至,时人誉之:出仕则江东兴,归隐则天下亡。殷浩是隐士,盛名之下,果断放弃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禄,在荒山野岭深林里隐居了十年。当然,换来的结果是名声更盛。司马昱曾写信给殷浩:再不出来当官,置天下苍生何?

    东晋的天空下,地球如果少了殷浩,大概不会再转动了……。

    司马昱之所以启用殷浩,正是为了利用殷浩之盛名和西征之后声威大振的桓温相抗衡。但桓温并不看好殷浩,因为其幼年时曾经和殷浩进行过一段不怎么愉快的玩耍,殷浩总是捡他玩腻了丢弃的玩具。而且这样评价殷浩领兵:“阿源(殷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明明是治理一方的文官,却要让他领兵行征战之事,怎么能做得好?

    殷浩的北伐以前锋将领姚襄在进军途中的临阵倒戈而告终,前后历时两年,两次出击均遭惨败,损兵折将、劳民伤财,除此之外,没有成就。在桓温的强烈要求下,殷浩被废为庶人。

    怪不得殷浩宁愿隐居!还是回去那荒山野岭深林中居住吧,但是,再不称之为隐居。

    两次北伐的失败大大打击了东晋中央政府的权威,褚裒和谢氏(殷浩北伐,以谢尚为安西将军)势力均受到严重削弱,从此之后,东晋各势力中,能够担任北伐大任者,只剩桓温一人。

    欲取之,先予之。并不是每一次的争夺都要拼个头破血流,因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在其任而不称其职者,并不能搪塞以对。所以争取,是为了让三军将士免受一将无能之累。

    西征的胜利也让桓温明白,只有战争和胜利,才是他突破门阀士族的禁锢,进而获取更高权力的唯一途径,否则,将永远在东晋门阀世家的重重封堵之下,仰他人鼻息。

    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桓温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北伐时机。然而,时光荏苒,北方局势已经趋于平静,前燕入主中原,前秦也已经抵定关中,属于他的北伐时机,已经逝去。

    但北伐还是要继续的,即使已不具备了所有有利的外部条件,只要恢复河山的梦还在。

    出击!

    这是魏晋大写的风骨。

    354年四月,长安城外,灞上。

    初夏的暖风拂过桓温冷峻的脸庞,并未给他带来些许温暖,身披战甲策马而立的桓温凝视着远处巍峨的长安城墙,面色凝重、神情复杂,一言不发。城内的符健虽只剩下六千老弱,但城外却游荡着雷弱儿率领的三万精锐秦军,苻苌的败兵也在逐步收拢并与雷弱儿会合。厚重古老的长安城,仿佛一战可定,却又仿佛坚不可摧。桓温回头望了一眼军营中斗志高昂却疲惫不堪的晋军将士,迟迟下不了进攻的决

    心。

    这是桓温的第一次北伐,北伐军有步骑四万,梁州刺史司马勋、前凉秦州刺史王擢各自率军攻打前秦西部,策应北伐。

    在偏师取得攻克上洛、俘获前秦荆州刺史郭敬的胜利之后,354年四月,桓温主力在蓝田县与前秦太子苻苌展开激战。此战,前秦苻生参战,其人勇猛非常,犹如常山赵子龙附体,单骑突阵,前后斩杀晋军将领数十人,北伐军将士肝胆俱裂。但是在桓温的率领下,晋军仍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与此同时,桓冲也在白鹿原击败前秦丞相苻雄。桓温随即进军长安,驻军灞上。

    这是一场对后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战斗,苻生在战斗中的表现告诉我们:凶残,如果用对了地方,也可以称之为英勇。……桓温也用行动告诉我们:虽然被吓坏了,但只要团结起来,还是可以打败对手的,即使他是恶魔一般的存在。

    当是时,前秦首都长安危若累卵,晋军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三辅之民归之如潮,百姓箪食壶浆者不计其数。更有年老者望着晋军旗帜,老泪纵横:“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军民一家,场面感人,士气振奋。

    承平日久了,生活太过幸福美满、安逸富足,我们举目皆兄弟,处处是同胞。根本无法体会那些在异族铁蹄下苟活的人们见到祖国军队时的心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时代最为悲惨的哭泣。桓温的到来,给了那些西晋遗民以希望:异族的奴役不会永远,“我们”终究是会打回来的。

    然而,桓温驻军灞上之后并未渡过灞水攻击长安,而是与前秦军展开对峙。

    数万大军,千里深入,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到了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突然止步不前,让人费解,引人遐想。

    于是很多人给出了解释:桓温的北伐是为了获取声望而不是收复关中,数次胜利之后,北伐目的已经达到,无意再行进军。

    当时,有个叫王猛的人来到了桓温的军营,关于他的到来,史书中有颇为详细的描述,如下: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

    “默然无以酬之”成了桓温北伐动机不纯的最大把柄,惹来了当时人和现代人千百年的非议。也正是因为桓温的止步不前,让“三秦豪杰”心生疑惑,对战争胜负持观望态度,“未有至者”成为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在不能确定北伐必胜之前,没有世家大族愿意把家族的兴衰压宝在突然出现的晋军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