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建安十九年(214)曹操远征孙权时有个细节,那就是在留守邺县的人选上曹操做出了一项令人意外的安排:曹植负责留守,曹丕随征。
这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更容易让人展开联想。曹植此时23岁,曹操在这个年龄刚好担任顿县令,临行前曹操专门告诫曹植:“我当年担任顿丘县令,年龄也是23岁。现在回想那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现在你也23岁了,希望你自勉!”
对曹丕来说这次随征一定心事重重,之前他就感觉到了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号,现在这个信号更加明显了。曹操的确在犹豫,他不那么喜欢曹丕,否则就不会纠结了。至于原因,除了性格还有曹丕密切交往的那些人,让曹操心里都感到不踏实。自开启政治革新的进程以来,曹操觉得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正慢慢浮出水面,反对他的人,其实曾经也拥护过他,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双方很难妥协和调和,荀彧的死或许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但曹操知道事情还没有完。
世家大族曾是本朝政坛版图的中坚力量,近几十年来虽然备受宦官和外戚的挤压和迫害,但对汉室的忠诚一直矢志不改,而曹操严格说来并没有出身在这个集体中,头上反而贴着宦官后人的标签,世家大族肯与曹操合作,拥护他、支持他,缘于曹操坚决与宦官阵营划清界限的种种努力,缘于世家大族们想借助曹操的力量实现复兴汉室的期待,但这一路且行且走,双方发现各自的心里其实都有着落差,眼看献帝的年龄一天天增长,而曹操并无还政的任何表示,一部分士族出身的人心中的不满便与日俱增。
曹操当然洞悉这一切,只是不能挑开明说而已。他最担心的是儿子们也卷进这场纷争中,那将是曹氏试图建立万世基业的噩梦,现在曹丕跟司马懿、陈群这样的人过从甚密,让曹操不由得不警惕。
至于曹植,虽然不够城府,但率直、才思敏捷的特点又让曹操觉得很像自己。不过,废长立幼是一个大忌,对嫡长子世袭制是一种挑战,后果如何曹操也有些吃不准。
这段时间,曹操为立王太子的事一直纠结着。
曹操就此事私下里征询了很多人的意见,想听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结果仍然分歧严重。丁仪、丁廙兄弟俩这段时间很受曹操的重用,丁仪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有奇才,当他看出来曹操也有立曹植为太子的意思后,不断给曹植出谋划策。
丁廙也在曹操的面前使劲捧曹植:“临菑侯天性仁孝,为人坦荡,而且聪明过人,将来一定能成为杰出人物。他还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的贤才君子,不问少长,都愿意跟随他甚至为他而死,这实在是天佑我大魏,所以才赐给大魏这么好的接班人!”
经他们兄弟俩一唱一和,曹操也有些心动,他问丁廙:“我确实很喜欢曹植,这个不用你来说。我想立他为嗣,你看怎么样?”丁廙自然毫不掩饰地支持曹植,甚至表明自己愿意以死来保荐曹植,丁氏兄弟的话对曹操产生了很大影响。
除丁氏兄弟,力挺曹植的还有杨俊、邯郸淳、孔桂等人。
杨俊是边让的学生,跟司马懿等河内郡名士关系密切,他担任丞相掾,在外地当过郡太守,职务不算太高,但素来以善于品识人物著称,他曾经在奴仆之中提携了王象这样的人才。曹操为选嗣问题秘密征求大家的意见时,也问到了杨俊。杨俊虽然分别讲了曹丕和曹植的优点,没有明确说谁是继承人,但称赞曹植更多。
书法家邯郸淳也支持曹植,他初次见到曹植就惊呼他为“天人”,成为曹植的忠实粉丝。邯郸淳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曹植,消息传到曹丕那里,让曹丕很不高兴。
在曹魏阵营里孔桂似乎不是一个重要人物,但他一度是曹操身边的红人,说话很有分量。孔桂字叔林,凉州人,原是关中军阀杨秋的手下,杨秋投降后孔桂有机会多次来邺县公干,曹操见到孔桂,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把他留了下来,给了一个骑都尉的头衔,让他平时随侍在自己左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