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兀那书生,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你休要信口开河!”方知行怒火上涌,大声喝斥道。
“咦?”两个书生惊讶地看过来,似乎正待发作。却被另一个书生拦住。那书生拱了拱手:“兄台请了。我们兄弟出言唐突,还请恕罪。”
方知行勉强拱了下手。见他们不再胡言乱语,便要告辞。那个搭讪的书生却又道:“在下李石,字子玉,兄台言语不俗,不知在下是否有幸与兄台结交?”
“方知行,字明达。”
“方兄可是识得刚才那些女子?”
“这都是继昌隆纺织厂的女工。”方知行瞪了开始出言不逊的那个书生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地地道道地良家子,都是身家清白的好女孩儿!”
“继昌隆的纺织女工难怪,难怪!”李石恍然大悟,他地两个同伴也面露愧色。
继昌隆新工石被砸之事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了,那次騒动不但没有使得继昌隆的建设中断,相反,仅花了一个月时间,继昌隆的部分厂房便开始试产。临安罗织坊的织工,还有附近贫户人家的女孩儿和大嫂媳妇,瞅着那丰厚的报酬便眼红,最初还只有三两个人忸忸怩怩地来报名,好在接待她们的也是女子,而且再三强调女子所在的厂房与男子隔开,门户极为森严。结果没多久,继昌隆便不得不贴出告示,人员已经招满。
这两个月来,继昌隆地第一批女工们已经拿得了两次收入,这两个月的收入,并不比她们地父兄少,甚至她们可以凭着这收入养活全家。
“原是我们错了。”被称为子房的正是石良,他恭恭敬敬地向那些女子离去方向行了一礼:“错便是错,有错要认。”
这些女工当中,颇有些是为生计所迫,又不愿为人奴婢甚至堕入青楼的刚烈女子,她们的名声极好,甚至有些为明心志,专门盘起头来誓志不嫁。
见他们如此,方知行的怒气消了,觉得这几人倒不象初时那般面目可憎。
“方兄,相会即是有缘,既是认识了,可否与我等一起赏游?”另一个书生也拱手:“在下姓陈,名安平,字易生,这位是石良,字子房。”
四人再见过礼后,说起话来便亲热了些。方知行原本就是书香子弟,虽不曾入学,但跟着父亲后面耳濡目染,再加之在“商务书局”校书时开阔了眼界,也算是博古通今。四人聊得正是兴起的时候,忽然听得铜锣声响起,接着爆仗齐鸣,原来不知不觉之中,那龙舟赛已经开始。
与此同时,在被称为“兰桡”的御舟之中,赵与莒与崔与之等重臣共座于上,观赏龙舟夺标之赛。当御舟出现在临安百姓面前时“万岁”的欢呼之声不绝于耳,百姓纷纷拜倒。
“却是扫了黎庶之兴。”赵与莒有些感慨地道:“朕与卿等这一出来,百姓原本可以站着赏龙舟的,如今却只得跪着。天子与百官,便是无意扰民,一举一动也会生出事端来,诸卿不可不查之。”
“陛下圣明仁厚,百姓不以跪拜为劳,实是出自挚诚!”薛极道:“陛下既是不安,不如令内侍传旨,今日赦礼。”
赵与莒点了点头,对着内侍吩咐,那内侍是嗓门大地,但唯恐太过嘈杂,百姓仍听不见,便又叫了几个同伴一起到得船舷大喊:“陛下有旨,今日与民同乐,无须跪拜!”
他们这一喊出去,百姓又是一阵欢声雷动。
“陛下,那胡酋当如何处置?”虽说是来赏龙舟地,但魏了翁的脾气,还是让他将政务带上了兰桡。赵与莒不以为意,看了看崔与之,又看了看葛洪,薛极不用看了,他定然是唯自己之命是从地,但崔与之与葛洪这两个老狐狸,只怕心中各自有各自的打算。
“这却是李邺给朕的一个大麻烦,若是在战阵之上杀了,岂不简单了事?”赵与莒道:“看来打胜仗也有打胜仗的烦恼,诸卿以为呢?”
众臣会意地笑了笑,这种烦恼,他们巴不得天天都有才好。
“献俘太庙之事,臣已经准备好了。”礼部尚书程第一个说话,做这种事情,他可比操办当初迎杨妙真入宫要积极得多,他脸上也是兴奋的红光:“此诚国朝未有之大胜,陛下扬威远国,宜上尊号。”
听得他又提起上尊号之事,赵与莒摆了摆手,有些不耐地道:“朕不好这虚名,若是上得这尊号,万国不动刀兵,百姓安居乐业,朕上一百个都无妨,但若是民生凋蔽烽烟四起,上一万个字的尊号也无济国事!”
程脸微微一红,原本他以为天子年轻,必然好大喜功的,上次拒绝上尊号不过是做姿态罢了,现在才想起,这位天子信仰的是功利之说,于国无功于民无利之举,他是能省便省的。
“以唐太宗待颉利之制如何?”郑清之问道:“留之于行在,或可以之羁绊蒙胡?”
“蒙胡禽兽之邦夷狄之国,安知忠孝节义?”魏了翁摇头道:“以国朝待南唐后主之例即可,羁绊之策,只怕行之不通!”
“魏尚书言之有理,臣以为蒙胡失了虏酋必起内讧,待得其内乱定时,再将这虏酋放回去最好。”
这是葛洪的主意,看是宽厚,实际上却极阴损,蒙胡内讧之后产生新的首领,再将铁木真放回去,他必然要与新首领争斗,又回有第二轮内讧产生。
“臣以为当杀之以慰阵亡将士之灵。”岳珂断然道。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赵与莒在心中默诵了一句传说中岳珂祖父所写的词,然后笑着转向崔与之:“崔卿为何迟迟不语?”
(修改加入:活抓铁木真了,接下来就用月票来砸吧,看看能不能用月票把他砸死。)
注1:宋人过端午节,是指五月的第一个“午”日,而不是象后世一样固定在五月初五,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便记载了一次端午,是五月初一。炎黄元年也就是西元一二二六年,这一年农历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是戊午日,也就是五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