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和谐脚步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旬阳县棕溪镇有个王院村,王院里出了个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支部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陈分新。各级新闻媒体争相推介,陈分新同志的先进事迹在三秦大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怀着崇敬与探求,我们在安排基层政权建设暨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后,村级班子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活动时,把王院列为调查访问的首站。
驱车几十公里,随着盘山公路蜿蜒颠簸,终于爬上了大巴山腹地马鞍山褶皱中的王院村。这个300来户农家,千把口人的小村,10个村民组的百多个院落,就散居在平均海拨800米,约十多个平方公里的山坳里。沟沟岔岔,湾湾洼洼,山山峁峁,这旮旯几户,那槽里几家,除了山还是山。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艰苦的人文生存环境,让人感到压抑和沉重。在秦巴山区这样的村落有多少,无法统计;他们在群山的封锁下相距现代文明有多远,更无法想象。
然而看到贯通各大院落水泥铺就的村组公路,听见拉运建材的汽车引擎声,看到联接几百户农家的高压电网,数字传媒有线电视网、移动电话网;听到dvd传出的流行音乐声,以及点缀木屋土院间突起的贴瓷小洋楼,阳光下,显现出的生机与活力;放眼坡坡岭岭,成行成列的桑园,枝头春闹;条状联片的烟垄,乳白色的地膜,以它的博大规模把田地妆扮的殷实、温和、诱人;已长出尺许幼藤的黄姜,一缕缕在春风中摇拽起舞,似乎在欢迎我们的来访。
沉重和压抑在慢慢退去,王院人把大巴山闹醒了。他们经过十多年的折腾,硬是把在原始状态下沉睡的大巴山,扯进了信息时代的文明中,在贫脊的黑土地上收获着一茬茬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王院,户均3亩烟,1亩姜,1亩桑,2亩林果园,1亩中草药材。粮食与多种经营的种植比例由过去的9:1变成了现在的2:8。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400元,提高到现在的3600多元,超出全市平均水平一倍多,成了省内外有名的小康村。这几年来仅烤烟一项年均上交财税三十万元以上。如今王院村,户户通上高压电,家家用上自来水,庄庄院院通公路;60%的农户装上了程控电话,97%的农户配备了移动电话;75%的户购置了家用小农机具,80%的户在银行里有存款,98%的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80%的户在构筑小洋楼。我们由欣慰转为激动,由激动又升华为敬仰。同一片蓝天,同一脉群山,同一样的政策,我们的王院村,是怎样从贫瘠的大巴山怀抱中悄然崛起,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进农家,踏入田间地头,我们寻访着答案
经过与干部党员的座谈、与群众的问卷调查、民意测验,我们感到正是贫穷原始的旧王院才培育了陈分新、李光明、徐云科、向福品、顾明英、柯昌安、徐平、柯尚安、李光兵、王连德、柯美庆、邱令涛、柯善保、刘福德、向福昌、张彦龙等这样一群坚韧不拨,勇于开拓奋进的领头雁。是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团队协作精神,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才铸就了王院村今日的成功与辉煌。陈分新是一个令人信服而值得敬仰的好班长,而站在他身后的团队是大山一般坚实的后盾。剖析这个团队创业奋斗的历程,我们以为王院的成功,是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暨村民自治建设的实践典范。
趁着村干部接待外地参观团的时间,我们在村委会办公楼外墙“村务公开栏”前游览歇息。映入眼帘的是,本年度各村民组申请计划生育指标的名单公示;本季度宅基地申请户的地点、地类、面积;本月救灾救济粮款分配名单;退耕还林面积分配表册,扶持烤烟生产,化肥、地膜、桑苗、蚕种分配表册等等。墙报上字迹已经日蚀风侵,显然不是为应付我们突访而现作的摆设。村干部们送走来宾外出之机,我们来到了王院村办公室。出于职业的本能我们被办公室四壁装裱的栏目所吸引,急忙拿出纸笔开始抄录。
背墙上布置的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妇代会、民兵连、团支部、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事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烟草技术协会的人员构成名单。侧墙上是各组织职能职责: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制、王院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本届村委会任期目标、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村民代表职责、村委会例会制度、村务民主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等,有条有理,规范完善,看纸质墨迹,均是多年前的设置。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作为基层政权建设业务主管部门此次突击来访,想看一看王院村是不是象宣传的那么“牛”?这一看还未见主人,倒先服了三分气。陈分新不是吹起来的,王院村不是捧起来的,他们的硬件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他们的软件也是多年规范积淀起来的。他们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科学民主的议事,监督机制,是他们成功的组织思想保证。
欲是急于和主人交流,偏偏不能如愿。村干部才送走一批参观团,与我们握手寒喧之际,又一批外地访问团车队又进了山。我们只有近客让远客,打消了邀村干部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