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桑斯安斯民俗村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童话中的风车国
学生时代,读堂。吉诃德,书中堂。吉诃德与风车搏斗的经典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对风车充满了好奇。
那年春节,荷兰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举办荷兰风车展,据其介绍:荷兰是个擅长填海造地的国家。荷兰人先是在海上建坝,围出一块圩地。然后挖沟开渠冲水,使土地逐渐淡化,等土地上长出芦苇和各种野草后,放火烧荒。然后填上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土,再利用飞机播种种上各种草,等草长高了,再一次烧荒,然后再一次填土、挖沟、冲水,造地。经历很多次的循环往复,所以荷兰现在的土地非常肥沃。
因荷兰座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在填海造地这个过程中,风车则担负着抽水排放这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同时也为风车在荷兰的风行以至于成为整个国家的标志提供了天时地利。自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以来,七八百年来,荷兰的风车就未曾停止过转动。19世纪初,荷兰有9000多座风车,风车的多样性无以伦比。一直到19世纪,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抽水站的建立,大规模排水得以实现,风车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依旧是这个民族坚忍不拔的象征。
现在,虽然荷兰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但它并未失去它的古老传统,象征荷兰民族文化的风车,仍然忠实地在荷兰的各个角落运转。荷兰人还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都挂上国旗,装饰上花环,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向人们显示风车的风采。
面对公园里各种造型、风格各异的荷兰风车模型,我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有一天,我一定去童话中的风车国-荷兰,看看真正的风车。
尽管因为一贯睡眠不好再加上时差没倒过来,头晕脑涨,非常难受,可想着今天终于能看到荷兰风车,多年来的心愿将可实现的喜悦之情让我忘却了身体的不适。
早餐后,乘坐巴士前往距离首都阿姆斯特丹18公里位在桑川河畔,因河岸矗立数座风车而声名大噪的小村庄--桑斯安斯民俗村。
据导游介绍,桑斯安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250年前,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古老风车,连绵十公里,排列成排,终日旋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沙俄的彼得大帝曾在此学习过造船,拿破仑曾赞美过这里异乎寻常的美景。斗转星移,尽管带给拿破仑和莫奈极大震撼的很多景致已随时间流逝,但桑斯安斯这个桑斯河畔活生生的村落依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样子。
民俗村的由来,是因为当时桑河的两岸要改造,因此一些古老的房子和风车要拆掉,当地人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两岸的房屋和风车,原封不动,一砖一瓦的搬到桑戴克,于是建起了这个民俗村。18世纪末的时候,法国入侵占领了荷兰,拿破仑的弟弟因此便成为荷兰的国王。当他来到桑斯安斯,一见此地优美的景观就非常喜欢,他认为这是他所见过最美的地方。的确,桑斯安斯的风光十分吸引人,除了迎风转动的风车之外,当地有钱的商人在桑河边盖起了房子,并且把房子漆成绿色,一眼望去非常好看,而且每栋房子的山形墙,虽然造型都不一样,但是上面的装饰都相当漂亮,各有各的特色。
汽车抵达民俗村,在入口处有一个面带微笑的摄影师,十分热情地跟每一个游客打招呼,游客在不经意或惊异间已被摄影师“定格”当你离开民俗村走出大门时,每个参观者的照片都挂在墙上,如果你想要,必须支付5欧元。如不愿要,门卫也不为难你,同样会用那外国人特有的语调用汉语跟你道“再见!”
进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色的田野上绿树掩映着17、18世纪一幢幢色彩斑斓,精美山形墙作为装饰,形状各异,极富民族特色,精致美丽如童话般的农舍。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绿树掩映下的曲径,只见一条小河穿过村子,为村子带来不少灵气,河面横跨着精致的白色吊桥,鸭子、鸳鸯在小河里悠闲的游来游去,天鹅不时从河面飞掠而起,河边古树下停泊着小木船,草甸上绿草如茵,上面开满着雏菊似的小白花和小黄花,圆滚滚肥嘟嘟小猪似的绵羊和花白奶牛悠闲的吃着青草,小山羊和放养的各种小动物在嬉戏玩耍,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真实油画,恬静、平和、优美,仿若进入了童話的世界,让你感受荷兰经典文化传统的无限韵味。
蓝天白云下,排列在桑河畔一座座迎风猎猎转动的大风车,洋溢着一种古风古韵,夹带着一股威势,看起来像一个雄伟的巨人,可以用壮观两个字来形容。我不禁想到堂。吉诃德将风车当作巨人向其挑战,是需要不少勇气的。在经过岁月的考验之后,如今这些风车已卸下重担,在清粼粼的河面和碧绿的草地之间,仍旧优雅地挺立著,成为观光客摄影留念的背景。
凝视着眼前真实的旋转着我久远梦幻的风车,这么贴近的触摸童话中的风车国,一时间,我竟恍若在梦中。
走近风车,进入风车内部(需买门票),看着风车内部的复杂机构,听着木锤砸下时的巨大声响,闻着空气中弥漫的芝麻油香味,想着荷兰那“当上帝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的经典谚语;想着荷兰人民用风车竟然能将沧海变良田,用双手建立一个富饶,美丽而诗意的国家所付出的艰辛,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
不用想太多的心事,拿出相机,一次又一次按下快门。
2、荷兰木屐
往前走,看见广场边上纪念品店的门口有个像小船那么大的黄木鞋,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进那木鞋照像,个个乐的合不拢嘴。我也笑着跑去进那木鞋亲密接触,拍照留念。从小船似的木鞋出来,给那硕大的木鞋来了个特写,然后随导游前往木屐(木鞋)作坊。
对于荷兰,我的记忆是古老的风车和五彩缤纷的郁金香,但导游告诉我,郁金香、风车、木屐、奶酪是荷兰的四宝,可木屐却位于四宝之首。木屐同风车一样,是荷兰人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适应地理环境的产物。由于荷兰大部分国土海拔太低,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这让荷兰人的爱阳光一如所爱他们的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也让买不起鞋子的贫穷农民把木材锯成木段,再根据人脚的尺码将木段雕空制成鞋底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型”(意寓只要脚踏着船,就可以走遍天下)的鞋子,这就是木屐。木屐内填充稻草,可以御寒,穿在脚上又舒服又暖和,在淤泥地行走特别轻巧利落。由此木屐便神话般地在荷兰流行了起来,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木屐在荷兰还是订婚的信物。传统的青年男女订婚时,男方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与尺寸,亲手做好木屐,刻上女友的姓名,结婚时,丈夫把木屐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这种木鞋形状细腻,图案精美。常见的花纹是两颗交错在一起的心,象征爱情,上面缀上土耳其纽扣,象征永恒,合在一起寓意为被永恒环绕的爱情。如果男方送给女方的木屐精美又很合脚,女方就认为男方能干,心诚,爱她,将来的婚姻一定可靠、幸福。有的结婚后,女方还会继续穿着这双木屐,但通常因为新娘木屐太漂亮了,她们舍不得穿,往往会把木屐挂在新房的墙上,象征生活幸福、吉祥。
木屐还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中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如果有人送你一双你刚好能穿的木屐,那就意味着你是他最尊贵的朋友。在荷兰,婴儿出生后,父母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屐,以表示作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屐为伴。
在荷兰,有世界著名的木屐博物馆,那里有世界上最丰富、最精彩的各类“木屐”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木屐琳琅满目,大者如同一艘能乘几十人的木船,小的在一个火柴盒里能放置12双。所谓“木屐”也早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仅从材料上分就有黄金、白银、青铜、铝合金、钻石、水晶、玉石、翡翠、玛瑙、塑料、橡胶、玻璃、石头等几十种之多。从用途上分又有旅游鞋、钉子鞋、冰鞋、旱冰鞋、高跷鞋、登山鞋等。那些由各种材料制成,由世界各国元首、总统、王室成员在近百年来赠送给荷兰的“木屐”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星转斗移,现在荷兰人除了在一些乡下地区,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屐的习惯。城市里很少有人穿木屐,穿的鞋早已和世界流行趋势相同,但是荷兰并未停止制造木屐,船形的木屐则被他们当成了那段“辉煌历史”的象征制成了工艺品,衍变成一种抽象概念和精神寄托,作为一种民族风俗文化保留至今。他们设计的木鞋式花瓶和花盆,插入或栽种鲜花,摆在窗台悬在屋墙。他们制作木鞋式酒瓶座,装入美酒置于待客的餐桌中央。他们的雪茄贴有木鞋烟标。他们使用木鞋钥匙链、罐头刀、鞋拔。他们水上庆典最抢眼的是木鞋式帆船。他们节日狂欢戴上木鞋状礼帽,风趣而别致,足饰当了头饰。他们书架上有木鞋书插,或精美或朴拙为书房的文化内涵增色。
因为木屐是很受欢迎的纪念品,所以这个古老的木屐制作传统还能继续下去。几乎每个纪念品专卖店都卖色彩鲜艳,大小不同的木屐。大部分观光景点的木屐工厂,都有制作木屐的表演。另外,许多住宅门窗上以及许多商店、公园、广场等都摆放着有木屐的花饰,通常是在挂着的木屐里面,栽着盛开的郁金香,是荷兰民俗园林绿化的一个特色。
进得木屐工坊,只见工坊的一整面墙都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木屐。有一位帅气的年轻木屐制作师为我们现场示范木屐的制作过程。木屐师先是讲解了木屐的一些历史和用途,随后用一种类似复制钥匙的制鞋机器,将一截白杨木卡在机器中,象配钥匙一样,转一个大洞,然后熟练的打磨表面,修整木屐的外型,再钻磨鞋子的里部,大约5分钟的时间,一双木屐便初步完成,速度之快真是令人惊讶。
其实,制作木屐完全是鞋匠的活儿,确切地说是雕刻匠的活儿,因为一只木屐完全是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