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引人渴望走进
却又不敢轻率迈步
终又禁不住诱惑
终又放弃诱惑
爱情是什么?我答不上来。那么暗恋呢?我认为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向往,那是在心灵底层轻舞的一个关于爱的美丽的梦。在这个冬日夜晚,梦醒后,我赫然发现,身边已经围绕着无数相拥而舞的爱人,那么,让我放弃吧!那么,让我纪念吧!
著名作家罗兰巴特在爱人论述中讲到:“在我一生中,我会碰见好几百人,在这好几百人中,我会对几十个人有欲念,而在这些人中,我爱的只是一个
暗恋,那是种神圣的感觉。
从一开始,我就明白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隆重的感情,我却无法为它命名。
那是一个青涩的年龄,那时侯,我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恋,只是在年少的心里有对她有着朦胧的喜欢和向往
我和她在同一所初中读书,我们曾是初中同学。
初中一年级时心中闯进了她,她是我的领桌,长睫毛,清清秀秀的,不太多言语,精致小巧,她成为我少年内心的一种萌动印记,所以常常令我私下非常骄傲。她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属于学习好,听老师话的那种,还写的一手好作文,于是扎着马尾辫的她就变成了我小小年纪的纯洁梦幻,带着一种少年时代甜丝丝的感觉,像梦中的天使一样美,现在想起这句话来,心底还总有别样的温馨和亲切,这样认为,我总这样认为,我朦胧中的她就是那样的。
那时自习课上我们之间经常有时练习一些英语对话,记得她经常会有一句生涩的开场白“嗨,那孩!”这句属于她经典的话从她口中说出时,她就近在咫尺满面潮红地看着我,我当时青色爱恋的那种心跳真的是石破天惊。
到了初二时我们仍旧是一个班,我们不再是邻桌,但还是离的很近,都是在班级的前三排,心中的她仍是斯斯文文的样子,她是我们班级的学习课代表,每次考试总能稳获前三名,而且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把她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这点令我佩服得简直五体投地,于是,年少的我为了之间的差距,就忘乎所以的开始每天“笔耕不辍”书不离手(大多不是课本),做一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赋愁新说”
初二上学期,老师竟然把我们排成了一组,于是每次一起打扫卫生变成了我最快乐的事情,总是在灰尘缭绕中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哼着歌曲。
其实那时我们说话不多,即使说了,她仍旧是爱用着她那经典的开场白“嗨,那孩!”而我大多是心怀忐忑,羞怯的应答。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的她总爱看一本名叫少女的学生期刊,那或许是她订阅的,反正我在学校附近没有见到过,每次她拿了带到班级来,都成为班里很火的公共传阅品,我也幸得从她那里借来看了几次,偶尔的还从里面了解一些很是激动情怀的“少女小知识”每次都是看的脸红心跳,手心出汗,像做贼一样。
有一阵子,班里的女孩子们流行一种用丝线编织的“手链”而她呢,无疑就成为这股少女时尚风潮的引领者,因为那编织的方法就是从她的少女书上学来的,我曾经看到她自己编织的一只非常精致的绿色“手链”我觉得当时的那只丝线缠绕的绿色‘手链’真的很美,它让我看到后浑身的热血澎湃,我当时很幼稚的就联想到了言情电视剧中的‘信物’,她要是送给我一只该多好。或许是对手链的喜欢,或许是对她朦胧的向往,以至于这缠缠绕绕的‘绿色情结’后来一直影响着我,绿色也成为我最喜欢的颜色之一,说不清楚,总觉得绿色色彩给人美丽的享受,也许我那双搜寻美的眼睛,感悟美的心结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7年之后,我曾在北京的一家精品店里见到了一只绿色手链,我欣喜若狂,当即买下,但心里很空荡,总觉得没有她当初编织的那只精致、漂亮,总有一种非常怅惘的感觉,是遗憾?是怀恋?
初三了,我们不在是在一个班了,但我的视线还是不能脱离她的身影,我曾多次的偷偷观察她的背影,至今还深深记得她像个古典女子般走路时的样子,还有脑后的‘马尾巴’两边晃动的姿态,可能是面对升高中的压力吧,此时她的脚步间也多了些匆匆。
我深深记得有时她把头发挽在起来像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着旗袍时的那种发型,虽不是张式的优雅,却是那种让我铭刻于心的爱恋,我深深记得她上身穿着红色毛衣,下面穿着当时流行的黑色健美裤的“少女柔媚”
由于我们两个班是同一个语文老师,她的作文依然被老师作为范文在我们的班级里朗读,但此时,我也有了一些很是骄傲的资本,或许是因着那敏感朦胧的年龄吧,我的“赋愁新说”和“书不离手”着实让我受益非浅,因为我的作文也开始和她的并驾齐驱成为朗读的范本,这很是刺激了我的幼小心灵和“创作热情”
高中时我们不在是一个学校了,她进了一所重点,我是在一所普通高中。那时的我也初长成一个有点骄傲的小小帅男子了,又因为‘年少有才’,也经常收到一些女孩子莫名其妙的热辣眼神,但对身边的她们多少有些不屑,只有心中那个她才让我迷恋,此时虽然仍旧是没有理智的朦胧,但随着年龄稍大,可以称之为“春心萌动”了,因为比起初中总是有所觉悟的。
这个时候,可能是因为距离的缘故吧,我开始敢于大胆的给她写信了,但是那是一种带着淡淡暧昧的同学书信,无非是同学的相互鼓励和祝福,那个时候的我毕竟是受着传统教育的‘好学生’,所以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纯情少年,不敢有太多非分之想。她给我回信了,字里行间是一种很真挚的鼓励和祝福,我们俨然从同学升华为异性朋友,我收到第一封信的那一晚,无法入眠,抱着枕头坐在床上,像个小女子一样多愁善感了一番。
但她只给我写过三封信,然后就不再回了,我想可能是学习紧张吧,我因为实在怕让自己影响她的学习,所以也就不再给她写信了。
这三封信让我振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至今还在保留着。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美术,开始作为学校的一名美术专业学生经常的去离她们学校很近的一个培训中心学习。
有一次的一个周末,我勇敢的去了她的学校找她,当我通过一个初中的同学把她叫出来的时候,她满面的羞红,但还是很大方的和我一块出去了,我不知道当时她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一起顺着她们学校门前的那条小路兜了一个圈子,一路上,她都是很羞涩,白皙的脸庞上带着红晕,我记得她脑后不再是‘马尾巴’,而是一条很美丽的麻花辫,穿着一件浅红色的束腰短装风衣,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种学生装,她始终把双手插在衣服的口袋里。
我们谈着的也都是作为同学交往最适合的话题,仍旧是学习,准备明年考什么学校之类的,当时的我,现在想起来就可笑,正统的好象和她刚刚认识,连个同学都不是的样子,心里忐忑不安,恐慌羞怯,虽然是‘心怀鬼胎’,却始终没有敢于说出一句稍微大胆的“话语”即使就像异性朋友那样有一些暧昧关心的也没有,真是愚钝的可以。
我把她送到她们学校的门口,互道再见,然后就心情复杂的回去了。
转眼到了高三,我们美术专业的同学为了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就近的就到她们的学校去复习文化课,很幸运的,我们八个同学正好分到了她们的班级,我们又一次成为了同学。
我因为可以看到她了,我的心里很慰藉。和她同学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但我尽量压抑自己,表现得很正常。
她那时也是正在加紧的学习着,整日的出出进进,匆匆忙忙,紧紧张张,我们没有说过话,即使在校园碰面了也是一闪而过,好像压根就不认识,我以为那是我们之间的默契。她坐在我的前面,我常常的抬头就可以看到她,但我的眼神始终是躲在她的后面,隔着几排的同学看她埋头苦读的样子。那时每天去学校读书的很大乐趣仿佛就是可以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或是学校的食堂里偶然很正面的碰见她,尽管课业是沉重的,但心里那份悄悄暗涌的情怀总带给我无数遐想的快乐。
可能是面临高考的压力,可能是我们这些美术生带着的一点随便和叛逆,我们这八个同学到了她们的班级,她们班级的很多同学看我们的眼光像是“天上来的异类”很长一段时间难予和我们融洽起来,这个时候我很是困惑,一是因为文化课耽误的太多,再者是因为内心的不平衡。我把她作为一个老同学,一个好朋友一样,满心带着些希望,我给她写了个字条,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平衡,字条递给她了,但她连看我一眼都没有,也没有回字条,好像根本就不认识我一样。其实那字条上写的东西非常纯洁,连一个有些许‘越轨’的词汇都没有,只是告诉她我心情很低落,不知道怎么面对高考,或者我当时就是只需她的一句温馨鼓励和祝福而已。
顿时,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可望而不可及,也是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自卑的滋味,那种自卑感充斥我的胸腔,她的冷漠像一把锥子扎在我的心尖,我自初中以来所有的朦胧情感一下子冻结。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是理解了她,或许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都会很脆弱,又或许她是真的想是觉得我‘打扰’了她,想让这种看似的无情让我静心学习。
但在当时我很痛苦,我对她带着爱恋,也带着愤懑,我不知道该怎么解脱出来,正在面临高考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这种想法是有罪过的,但我无法自已。
一个月后,我离开了这个班级去了天津的一所大学学习高考美术专业课程和文化课。
自从我到她们这个班级到我离开,我们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一句默契的对视都没有,我带着怅惘离开了,没有告别,也没有一句祝福的话语。
这次离开后,我们5年来始终没有再见过一次面。
在天津,我在繁重的高考压力和繁忙的学习之外,渐渐的把她的影子模糊了。转眼进入了大学,我到了北京,我知道她考进了武汉,但这时的我对她的所有记忆和朦胧爱恋都变得是那种庭院恬淡,岁月无惊了,只是偶尔的莫名在心里有一种酸涩,直到有一天。
在大学校园里,我曾经碰到过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和她惊人的相似,从外形、说话的声音到写作,那个女孩爱上我了,我甚至已经要在心里接受她了。
就在我们一起去圆明园玩的公交车上,她打开窗玻璃,往外吐了一口痰。
车到了下一站,我自己一个人下车,一步一步走回去了。
不是无情道有情。
我忽然明白,不管这个女孩多么像她,都不是她,永远也不是,谁也无法替代她,她就像是我的影子缠绕着我。在我的心中,她就像有着五彩羽翼的神鸟,散发着人世间所没有的光芒,她不属于这个人世,更不可能属于我。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她的爱恋和特别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我从来不屑于在感情上结交其它任何一个女孩的原因吧。
其实,我还是一直关注她的,她在武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