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种田不简单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罗怡不懂画,她只想少用些种子多收些粮食,因此一得到耧车科技,立即在主教的协助下在整个图尔内斯特教区全力推广,如米勒名画般的“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就这样在邪恶的大魔王的努力下,在图尔内斯特教
区永远地消失了……
而在田地周围多开水渠,也不光光是为了灌溉浇水方便。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水体升温慢,降温也慢,东亚的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面对世界上最大的水体,陆地与水体升温降温差异导致了强劲的季风……扯远了,
水体,在寒冷的时候,可以有效的积蓄热量,供给作物,西汉时期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所使用的办法,除了多使用肥料之外,就是在田地周围开沟,灌入热水,热量在水体缓慢的降温中被传给了旁边的土地,使得作物能够在
日照气温不足的时候生长成功。
这种栽培反季节蔬菜的办法耗资巨大,西汉末年被儒生们认为“徒耗民力”而终止了。
罗怡当然没想过用这种方法在大田里栽培反季节庄稼,但是多开沟渠,一来方便灌溉排水,另外一方面,沟渠中的水,也能积蓄白天太阳的热力,在日落后供给作物生长,虽然比不上人造的热水,可是成本,也没那么高啊!
至于萝卜的移栽,则和水稻插秧法同一个原理,是古代中国结合农业与运筹学的一个伟大发明。
中国的长江流域,土地肥沃,降雨充沛,十分适宜耕作种植,但是,春末夏初有梅雨日照不足,冬季气温又低,一年的积温,只种一季水稻,有很大的浪费,而加种一季小麦,时间却又不够了。
怎么办?
是只种一季,其余时间任凭土地荒废,美其名曰“保持地力”,还是开动脑筋,多点科技,让不够种植两季作物的土地,通过科技成功种上两季作物呢?
中国人选择了后者。
而点出来的科技,就是水稻插秧移栽法。
在麦子没有收获之前,先在小块秧田里,种下水稻种子,让水稻先在秧田里生长一段时间,等到麦收之后,将已经生长了一段时间的水稻秧苗,再移栽到大田之中,这样就打了一个时间差,使得原来年积温不够种植两季作物
的土地,可以有两季的收成。
同时,插秧法还在不能使用耧车的水田里,达到如旱田使用耧车般横成行竖成列的通风效果。
类似的打时间差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蔬菜栽培中。
种田,看似简单,撒种,收获,谁不会?但是,古代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这“简单”的种田里,用上了施肥、绿肥、机械化、温控、运筹学……
至于那些简单地把种子一撒,从不施肥,浇水靠老天的那些欧洲人,罗怡觉得,他们没饿死,真是神灵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