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市场化,具有商人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创办了西部影视城,成为一代文人土豪。
不过离开海口之前,方明华还想见一个人。
“譬如像你说的南怀瑾的这本书?”方明华说道。
“那好,来,我们干一杯,合作愉快1
韩少工。
方明华不慌不忙,拿起酒杯喝了一口才说道:“如果你担任经理这個职务,你就可以出版。”
“正在抓紧时间筹备中,估计明年就可以正式挂牌,到时候邀请你来参加我们的挂牌仪式。”
当然,这只是初步达成协议,至于舒斌过来以后的待遇、以及海口和西京两家盛世图书之间的关系调整,还需要后面详谈。
方明华听了点点头:“不过,马上就要进入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写作环境和八十年代估计会有很大的不同。”
“一点私事,办完了所以过来看看你。”
方明华确实想赶回去,那本《天行者》初稿才写了一半多,得加紧进度。
“是吗?等后面我找她谈谈。”
60万?
这个数字也让方明华感到吃惊。
“算是吧,相对文学就显得单纯许多,选择文学实际上就是选择一种精神方向,选择一种生存方式和态度———这与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能否成为名作家实在没有关系方主席,你说对不对?”
舒斌决定加入盛世图书,说话很明显主动起来,他说道:“方主席,马上进入九十年代,我预计,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读者的口味会发生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小说,同样,出版的图书也要迎合这种转变,扩大视野。”
《海南纪实》关停,编辑部大部分成员都回了原籍。韩少功留了下来,帮助筹备琼省作协。
韩少工的语气中多少有点遗憾。
“其实也好,放下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办杂志是很累的,尤其是像你这种。”方明华安慰道。“我也辞掉了《延河》杂志社主编的职务。”
“我们没拿国家一分钱,却在一年时间里为国家赚了几百万利税和固定资产。”说到这里,韩少工颇为自豪。
韩少工还是从隔壁拿来一把椅子,又给他倒了杯茶。
条件确实很艰苦,只有十几个平米的办公室里,桌子上、椅子上,甚至地上都堆放着各种资料。
在省政府大院的后面三层楼房的三楼,方明华找到韩少工。 “方主席,你怎么来海口了?”韩少工看到方明华很惊讶。
“我认为可以,这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但并不显得艰涩反而妙趣横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与价值,这个类型的书在国内市场几乎还是空白,估计读者会喜欢,有一定的销路。”
提起《海南纪实》,韩少工情绪明显高涨。
舒斌解释道:“我现在想问的是,方主席,你觉得这本书能在内地出版吗?”
这场饭局,两人相谈甚欢。
两人举起酒杯。
开车从作协返回望海楼,方明华想着刚才和韩少工的谈话,他又想到前不久去银川和张先亮的接触。
“是啊.”韩少工也颇有感受:“国内大环境稍有风吹草动,首先倒霉的就是文学界。说实在,我也感到累,准备重新拿起笔写点东西。”
“累,身累心更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担心出什么事。”
听到这个消息,韩少工有些惊讶。
“红军,舒斌已经答应,剩下就是你的事了,我明天或者后天就准备回来,你过来和他好好谈谈,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一个人。”
“真的?1
“起风了。”
方明华看着街道边椰子树开始摇摆,感慨了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