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般除了点点头憨笑一下外,不会作任何语言上的回应,忙碌的活计成了掩盖他口吃结巴毛病的挡箭牌。这幅温暖的冬天乡村风情画一样的场景,深深的留在了罗永福的记忆里。童年故乡最美好的味觉回忆,似乎就是那弥漫在无限夕阳里炒米的清香,那是过年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p>
打小开始,罗永福就一直喊蒋结巴表大爷。每年炒米花生意做到庄上时,蒋结巴都会在罗永福家住上几天,家里闲置的牛棚也成了他临时的工作间。除了遥远的表亲外,他和父亲罗民华之间还有一段患难之交。6o年代大集体的时候,粮食不够吃。有一年冬天,听说北方霍邱、河南一带,一百斤大米细粮可以换两百斤玉米粗粮。父亲、蒋结巴还有村里的几个其他年轻人就结伴上路了。那时候是没有车的,来回两百多里的路程全靠俩脚掌,还外加肩膀上一两百斤的粮食担子。老辈人生存的艰辛,年轻一代是无法体会的。/p>
交易很顺利。但回来的路上,由于草鞋不合脚,父亲的脚磨得全是豆大的水泡,一步一血印,根本没法再走了。当时还是毛头小伙的蒋结巴表大爷,不顾自己的劳累,先把两个人的粮食担子挑到前面的人家放好,再回头来背父亲。这样一趟趟的来回奔走,原本一天半的路程,他俩走了4天。听说到家后,这位表大爷也累得趴下了。这个恩情父亲一直记着,每年冬天蒋结巴住进家里那几天,就是再困难,也要好酒好菜的招待。两个老伙计抽着蒋结巴带来的卷烟,长一句短一句的闲聊着,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也是父亲困苦一生中少有的开心时刻。/p>
听父亲讲,蒋结巴的二爷爷解放前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留洋苏联和后来的很多大人物都是同学,在上海当过教授,还是个诗人作家。解放后5o年代,中央还给蒋结巴的父亲寄来过一笔2千多元的稿费。对当时的农村人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可惜此人死的早,3o年代就英年早逝了。如果能活到解放,这个作家至少会是中央委员,比本地放牛娃、雇农出身的梁中将、黄省长的级别可能还高。/p>
蒋家在本地是外来户。“白色恐怖”时期受他这个共产党二爷的连累,民国二十一年整个家族从金寨白塔畈逃难出来,投奔在本地做地方官的远房本家蒋区长。蒋家也就此在淠河西岸这片盛产绿茶的大别山冲畈地带安家落户了,到蒋结巴这辈已是三代。蒋结巴兄弟两人,好好的后生可惜都有生理上缺陷,一个结巴、一个害天花秃头,这种缺陷也把俩兄弟的人生给毁了,没有哪家的闺女愿意嫁给他们。难怪蒋结巴父亲在世时常叹息道“凤凰窝出麻雀,一代不如一代。”/p>
对于蒋结巴表大爷红二代的身份,罗永福最初是持怀疑态度的。后来在上海打工那年的清明,蒋结巴特地买了两盆塑料花,带上罗永福他们,去给埋葬在龙华烈士公墓里从未见过的二爷爷上坟祭奠。陵园的哨兵看他们几个一副破破烂烂的农民工模样,怎么也不让进,并解释说这个陵园安葬的都是大革命时期牺牲的重要人物,不是一般人能够进的。最后闹到陵园领导那儿,蒋结巴骄傲的拿出了他的传家宝,这位皖西籍革命作家的几封家书和手稿原件。陵园方面才相信他真的是革命烈士的后人,也对他肃然起敬,几位值班的哨兵更是向他行了庄严的军礼。这是蒋结巴有生以来所受到的最高礼遇,他看到二爷爷大理石墓碑那一刻,跪在地上放声痛哭。人生的际遇真是无常啊!史称“红色牧师”、革命贵族的直系后人混成这个吊样,除了无限的敬仰外,罗永福为他这位结巴表大爷的屌丝命运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