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线,开始搞教育,对第二作者并不稀罕,所以没有要列第二作者的想法。至于陶勋教授,为了升职教授他是舌下老脸,杜恪的每一篇论文他都蹭一个第二作者——其实翻译英文并修改,足以对得起第二作者的署名。
很多研究人员为了论文顺利发表,甚至请别人为自己操刀写英文论文,然后将对方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毕竟,能把论文写好,本身就是牛逼本事。
也就是杜恪的论文新意十足,又涉及到一个全新的凝聚态物理领域,否则真凭借他写论文的技术,估计编委看了一遍就Pass掉了。像《科学》这样的顶级期刊,不仅要求你的研究方向要好,还要求你的论文写的幽默风趣,甚至可以作为科普读物的存在。
发完论文,杜恪就埋头与实验之中,他最近研究蓝色茧蛹到了关键时刻,不仅破解了电子流的核心秘密,还在茧蛹上发现了适合电子流电池的材料。
能够承载如此强大能量,不管是长毛炸弹还是蓝色茧蛹,都是特殊的材料。只是长毛炸弹依靠细胞结构完成锁链,锁住能量,而蓝色茧蛹却是死掉的细胞,堆积成角质层,形成特殊锁链。他完全可以参考茧蛹角质层的结构,来设计一种电子流电池的材料。
从而开始对电子流电池实际应用进行验证。
“也就是说,距离第一款电子流电池从理论转为现实,不远了。”杜恪满心期待的投入研究之中。
而另一边,陈旸院长做完一场活动,便回到办公室里,仔细阅读起杜恪送来的第五篇论文。
说实话,他对这篇论文期待不大,总觉得是杜恪的敷衍了事。毕竟杜恪前三篇论文,是一个理论的引子,第四篇论文则属于综述,已经把电子流理论前期的内容讲完。那么第五篇论文,想要言之有物就太难了,所以很大可能性是新瓶装旧酒,把前面的内容反复灌水。
这在学术领域太常见了。
前几年国人在各个SCI期刊灌水太严重,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导致论文引用数量严重不足,在全世界239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名198位,可谓是十分丢人。
当然。
大家都是要恰饭的,很多硕士、博士毕业,都要求发论文,职称评定、职位提升,都要论文开路,不灌水的话哪来那么多科研项目给你刷名望。全世界学术圈都有这风气,只是严重与不严重而已,毕竟连爱因斯坦刚出道的时候,为了恰饭都灌过水。
但是,陈旸对杜恪是寄予厚望的。
不希望杜恪也养成论文灌水的坏习惯,所以他是抱着挑刺的想法开始阅读杜恪的第五篇论文,准备找出不足,再对杜恪好好说道说道。
只不过。
才看了个概述,他就忍不住“啧”了一声:“常态下剥离电子与质子?他找到方法了?不会吧,这要是真找到了……”
后面他就没说了,总感觉不太可能,所以先看论文正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