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关于第77章故事简介:掌控东晋朝局的大将刘裕急于立威,当其得知南燕劫掠边境,便借机率军北伐。南燕国主慕容超不顾群臣劝谏,亲率大军迎战。结果招致大败,只得退守都城广固,并向后秦求援,但后秦已成强弩之末,无法派出援军。刘裕加紧攻城并且攻克广固,俘获慕容超,南燕也自此灭亡,享国12年。
在这个故事中,东晋王朝大将刘裕借南燕政权劫掠边境之机率军北伐,一举攻灭了弱小的南燕政权,南燕国主慕容超也成为了东晋王朝的阶下囚。尽管慕容超算不上昏庸之君,但是其所作所为仍然是比较幼稚和天真的。这种性格,也只能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做个太平天子,或者是做个守成之君,而在乱世为君,实在不是一个理想的统治者。
并且慕容超极力反对公孙五楼固守险关,坚壁清野的策略,也是因为不忍心铲除庄稼遗祸百姓,在这点上慕容超虽然有些迂腐,但是不失为一个重视农业的爱民之君,反观公孙五楼以牺牲民力为代价而保全南燕政权的策略,表面上看能够延缓南燕政权的灭亡,但是长远来看以牺牲民力所保留下来的政权对于百姓万民又有何意义?更何况公孙五楼如此极力的想要保住南燕政权无非是想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
但是,对于公孙五楼在南燕政权灭亡后的归宿,史书语言不详,我们就在历史故事部分简单的说他战死沙场了,实际上史书对公孙五楼的记载持续到慕容超固守广固城,但是刘裕攻破广固城后,就再无公孙五楼的记载了,我推测其很有可能死于乱军之中,因为公孙五楼已经知道了与南燕政权交好的后秦帝国已经日薄西山了,投奔后秦帝国的可能性不大,而公孙五楼投奔北魏王朝或者投降东晋王朝史书定然有所记载。不管怎么说,在心术不正的公孙五楼和天真幼稚的慕容超掌控下,国力孱弱的南燕政权终究还是灭亡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南燕政权的灭亡,罪责并不在统治者慕容超的身上,同样也不在把持朝政的公孙五楼身上,慕容超生性天真,但也是个仁慈之主,公孙五楼贪恋权势,但其也是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只怪南燕政权实在是太过弱小了,其政局只要有一点点的波动都会对这个政权带来一场浩劫,所以,慕容超和公孙五楼就为这个十六国时期的小政权的灭亡背了黑锅。何况此时南燕政权的主体部族已经基本完成汉化,面对汉族先民建立的东晋王朝的打击,基本上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说,这一时期鲜卑慕容部的部众可能更期盼进入到汉族先民正统王朝的统治之下的。所以说,南燕政权的灭亡是众望所归。至此,曾经在北方大地上建立过四个燕政权的鲜卑慕容部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基本上成为了新的汉族先民。
而在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的庶出部族建立的吐谷浑政
权一直到唐朝时期才亡国,其部族融合在了西北地区的各个民族之中了。所以说,历经一千余年的融合和演变,一直到我们今天,除了慕容的这个姓氏,我们再也看不到鲜卑慕容部的风采了。
对于慕容的姓氏,我们似乎还是能耳熟能详的。因为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一个立志复兴大燕的武林高手慕容复。其为了追求复兴家族的荣光和事业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最终变成了一个疯子,实在令人感叹。实际上。在金庸先生的笔下,慕容复所要复兴的大燕国就是我们所说到的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帝国,后燕帝国,西燕政权和南燕政权,我想当初金庸先生在构思这个人物的时候,肯定也是借鉴了鲜卑慕容部的光辉历史,同时,也借鉴了北宋初期的大将慕容延钊的姓氏。
其实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慕容家族所出现的名人,到了北宋初年的慕容延钊以后,基本上已经找不到比较有成就的人物了。这个家族或者说鲜卑慕容部在诞生了慕容皝,慕容垂,慕容德等一批乱世枭雄后就沉寂了下来。现在慕容的姓氏依然还存在,但是,慕容姓氏的人群很多已经不是直系的鲜卑慕容部的后人了,因为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姓氏的改变太过平常了。所以,我们今天不能简单的通过姓氏来判断自己的祖先是谁,除非有家谱明确记载的。
不管怎么说,鲜卑慕容部在南燕政权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