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我国旷渺浩瀚的诗歌海洋里,南朝乐府民歌以其江南的山清水秀,江南女子所特有的俏巧聪慧和情感的细腻浪漫,掀起了一股泛挹着格调鲜丽明快洗净铅华、语言清新流畅浅近直白的诗歌浪潮。这些瑰丽多姿的片片浪花经久不衰,不但被当时文人所借鉴,而且对后世文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乐府民歌起于东吴止于陈,今传五百余首,大多辑入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其中“吴歌”三百余首主要产生于当时的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
南朝乐府民歌的作者多半是船户织女、贾客歌妓,其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的,所反映的恋情及其广泛,角度多样,不一而足。有写相思之情达到痴迷情态的;有写得到情人的怜爱和品尝爱情之果的艰辛不易的;有写欢会时的忘情及不忍卒去的;有发泄对负心郎哀怨寄恨的;有寒秋之际记挂冷暖或分别经年愁生白发的,尤其是写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吴歌”中的华山畿最为激越感人、催人泪下。全诗为: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其源于一出悲怆的爱情传说:
“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中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拍打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古今乐录)。
华山畿现存25首,本文所列为第一首诗,其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僧人智匠的古今乐录,后收录在乐府民歌?卷四十六里,在乐府民歌中属清商曲?吴声歌曲。其大意是讲南朝宋少帝时,南陵(今江苏丹徒)一少年书生,从华山畿前往云阳,在华山畿一客舍里遇见一位年方十八九岁的美貌少女,由于无缘会约,相思成疾。他的母亲问明原因后,前往华山畿找到这位女子叙说因果。女子感其心痴,解下随身佩戴的蔽膝让其母带回家悄悄放在书生的床下禳解心病。时间不长,书生的病情果然好转。可是有一天,书生无意中收拾房间时意外地发现了姑娘的蔽膝,睹物思人,心念震荡、神情颠痴之下将抱在怀中的蔽膝吞食而亡。弥留之际叮嘱其母:“葬我时用车拉着我的棺木从华山经过。”母亲按儿子的遗言,用牛车拉着儿子的棺木从华山畿经过。车到了这位女子门前,牛死活不肯再往前走。姑娘出来见到书生的棺木,痛不欲生,说:“稍等片刻。”说完转身进屋沐浴妆点后出来,凄惨悲唱:“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歌罢,棺木应声而开,姑娘纵身跳入棺椁之中,棺木即合,任凭姑娘家人如何叩打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家人只得将这一双痴男怨女合葬一处,其坟称为“神女冢”
文中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